E-Mail  |   MESSAGE   |   CHINESE

Stock code:600156

>
>
纺织女工谢静用青春编织无悔人生

纺织女工谢静用青春编织无悔人生

Page view
勤劳铺就无悔人生路  病痛难阻坚毅女工
    一个瘦弱娇小的身躯,在机器面前从不示弱;一双细嫩的手,早已结满厚厚的老茧。腼腆的谢静微笑着,好像一朵娇羞的芙蓉花。
    回忆起刚进厂的那会儿,仿如昨日。1993年12月,她还只有19岁,没想到在织布挡车工的岗位上,一干就是22年。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纺织、献给了“洞麻”,她无悔无怨。
    “男不进钢,女不进纺。”这句流传在百姓中间的俗语反映了纺织女工工作的艰辛与劳苦。在纺织行当中,织布挡车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工种,一个挡车工一个班全程都要手脚不停,8小时下来巡回路线相当于步行25公里,且噪音大、湿度高、温度高、粉尘多,加上又是三班倒,很少有休息时间。与谢静同时进厂的姐妹们相继跳槽,离开了“洞麻”,而来自华容农村的谢静却始终坚守,选择了从此与经纬相伴、与丝线为伍。
    刚上班时,谢静潜心跟着师傅学走巡回、接头,认真揣摩师傅的每一个操作动作,下班后仍旧苦练基本功——单打结。为了提高操作水平,她反反复复地揣摩师傅的一招一式,一个动作练上千百遍,直到达到最标准的状态。凭着一股子钻劲与韧劲,谢静很快就练出了一手“稳、准、快”的布机操作技术,产量、质量也稳步攀升,很快便成长为一名出类拔萃的挡车工。由于表现突出,在1997年,公司对优秀短期合同工进行激励时,谢静被转为“洞麻”正式员工。
    近年来,因环境艰苦,劳动强度大,工资待遇较低等原因,纺织厂招工特别困难,生产用工尤为紧张。为了保证产品质量、完成生产任务,无论酷暑还是寒冬,谢静总是每天提前1小时进班,了解品种及设备状况,做好机台清洁,清理余绞头,为当班生产做好准备工作;半个小时的工间餐她只用三、五分钟就解决,立即上台位开车。遇到接冷班(冷班是指工厂部分时间段机器无人操作的情况),她常常早晨4点钟起床,不到5点就到车间开始繁忙的工作;遇到轮班人员紧张,她就主动申请,一个人看2个人的台位。当班时,她认真检查布面、经纱、清洁、跑巡回,及时发现和处理断头等影响布面质量问题。一个班下来,她付出的辛苦远超其他人。
    长年的倒班及湿热的工作环境,使谢静患上了椎间盘突出、腱鞘炎等疾病,每次下班后手痛难忍。到去年11月份,她的手指已经痛得弯曲伸展不开。为了不影响工作,她只得长期靠打封闭针维持劳动能力,医生见她都心痛不已。到后来,封闭治疗对她来说已经没有效果,她才做了小针刀松解手术。手术后,医生告诉她必须全休一周,并且以后不能再从事织布挡车工作。知道轮班人员紧张、生产任务紧,她毅然藏起病假条,咬紧牙关没休一天病假,又回到原岗位工作。
主动要求带徒传授经验技术  提升团队战斗力
    谢静总认为,一个人的操作水平再好、再高,她所释放出来的能量都是有限的、她所拥有的力量总是弱小的。只有发挥群体的力量,提高群体的战斗力,才能为工厂多创效益。
    谢静在搞好自己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同时,总是热心地帮助其他同事,把怎样灵活机动处理布面问题的技巧传授给她们。
    由于公司短期合同工出入频繁,培训难度大,有的同事担心新学员出疵布,不愿带学徒,可她却从不考虑自己的利益,主动要求多带新学员。大到巡回路线怎么走,布面经纱怎么查,小到一个处理断纬、停台的动作和一个目光运用,除了上班的8小时,认真带着新学员走巡回外,她还用业余时间给她们做操作示范,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她们练操作,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。经她帮教的新学员不到一个月就可以独立看6到8台车。如今,她所带的徒弟很多都已成为车间生产骨干。
    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,洞麻纺织厂高支细薄的麻维布、提花布、斜纹布、家纺布逐渐替代了以往的传统W830、W860等品种,客户对坯布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。为适应市场需求,新产品的试织对她们来说也是“家常饭”,新品种由于操作难度大、断头较高,稍有疏忽,便会产生疵布。特别是斜纹布,即使是同品种,不同机台处理也不同,常出稀密路,造成降等问题。许多老工人遇到此类问题都退缩了,谢静却主动迎难而上,反复练习、仔细摸索,终于掌握了不同品种的关键操作技术,并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轮班姐妹。2014年,在她台位上开过的难开品种及试验品种就有54个,她为公司新
    她是琴师,以机车声的旋律,奏出绮丽的时代之音,谱一曲爱的颂歌;她是画家,以日月为穿梭,装上白昼的经线、黑夜的纬线,将昨天的梦幻和着今天的汗水,绘入青春的图案。
    在湖南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的织布挡车车间里,纺机声轰鸣,热浪滚滚,细碎棉絮飞扬,戴着口罩的谢静却轻松地沿着标准的“8”型路线巡回在布机中理头、接头、开车,一切都是那么得心应手。
    谢静,湖南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织布挡车工,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性,凭着自己的双手,苦练操作技术,在平凡的岗位上,恶劣的环境中,用一份坚守诠释着诚实、敬业、奉献的岳阳女性风采。她的勤奋耕耘带来年年优质高产,为“洞麻”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产品的开发与制作作出了很大贡献。
    正是有了像谢静一样默默付出,以言传身教、辛勤劳动为“洞麻”培育“新鲜血液”、实验新产品的人,“洞麻”才能薪尽火传,推陈出新,不断地超越与进取。
 
孝老爱亲 家业兼顾一人顶起“半边天”
    如今,新时代的女性既是生产的主力军,又同时肩负着家庭的重担,谢静也是如此。
    谢静年迈的婆婆是白内障和肠胃炎患者,多年来饮食起居全靠谢静一人照顾。除了在饮食上尽量照顾婆婆的口味外,她还经常给老人家“开小灶”。2012年,婆婆完全不能自理,吃喝拉撒全在床上,而她的丈夫在外打工,女儿上初中,家庭的重担一股脑儿地全压在了她的身上。可她从未叫过一声苦,每天下班回来顾不上休息,第一件事先给婆婆清洗,然后做饭、喂饭给婆婆吃。为了方便夜间照顾婆婆,避免发生意外事故,她干脆搬了张小床睡到婆婆旁边全心守护。
    那段时间,谢静瘦得只有七、八十斤,好心人劝她将婆婆送到养老院去,她却总是说:“俗话说得好“养儿防老”,不管父母怎样,作为儿女的都要不离不弃。”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谢静悉心照顾婆婆,直至婆婆终老。
    无论是思想上,还是工作上、生活上,谢静处处起着模范带头作用,22年来,她始终坚守在织布挡车车工岗位,一丝不苟、兢兢业业、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着,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,为“洞麻”的发展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。